《蘇東坡傳》讀后感11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
那是一闕詞換一壺酒的朝代。多少風流雅士、絕色佳人,于宋朝的春風亭園,杏花釀酒,松針煎茶,即興填詞,歲序安然。
而正因蘇東坡生于這個一首詞可換一座城的朝代,他才可過的快樂,無所畏懼,似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卻不得不說,他這一生,很是精彩。在煙塵飛揚的世間,猶記明月清風;在顛沛流離的境遇,學會隨遇而安。他遭貶謫,被放逐,一生輾轉流離,得意太少,失意太多。
蘇東坡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他曾感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他雖無意仕途,卻不能徹底做個散淡閑人。他的一生,一半江湖,一半山林,一半忙碌。他喜歡翠竹楊枝,卻舍不下酒肉佳肴。他在濃郁中追求清淡,于深沉中品出清歡。而正所謂,人間有味是清歡。
許多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留下了他的故事,也留下了他的詩詞,更留下了他的悲歡離合。他在密州的煙雨叢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衰煙雨任平生”的況味。他在黃州偏遠的鄉(xiāng)間,咀嚼幾碟素菜,品味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薄。他在惠州的陋室,隔簾聽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涼”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紅柳綠,吟詠“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雅。
蘇東坡,他于簡潔的茅檐草舍,一壺清茶,幾碟素菜,悟出了人生的境界與禪意。林語堂于書中曾曰: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這個他,當然是蘇東坡。他的一生,堪稱奇跡。
從凄美的“只恐夜深花睡去,股稍高燭照紅妝”,到豪放的“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再到,灑脫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最后是哲思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边@一句句詩一首首詞,承載著蘇東坡的人生,起起落落。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是同代人,沒有關系。書中曾云:“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因為我喜歡他!比缡,我愛他,愛他率真,愛他孤傲,愛他清廉,愛他風流。
林語堂于書后遂: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一樣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wěn)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fā),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向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zhí),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tài)度堅持對人生、對完美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xiàn)從現(xiàn)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并體此刻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贊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贊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向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愛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nèi)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于文學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乎肺腑的“真純”。
此刻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風波途中遇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怎能不意會——風雨過后不必須有完美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jīng)歷風雨,怎樣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但是現(xiàn)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
讀著這本語言清秀的書,文字進入腦海,帶進心門的卻是蘇東坡向我翩翩走來。
不錯,正如作者所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心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正如作者筆下的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我欣賞這樣的他,樂觀豁達,而在他的詩詞中也不難看出這一點!罢l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詩中沒有把流水比擬成時光一去不復返,而是讓我們體會到不抱怨,不哀愁;相信珍惜眼前便是永恒的的價值觀。
我也景仰那個志存高遠的你,讓我不覺你是不爭不搶文弱的詩人,而是讓我在你身上學到了一種精神。“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這樣的豪言,激勵著我,是我有了更高遠的目標。這話恰如,“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志向與承諾,這樣的精神激勵著我奮發(fā)圖強……
而令我更對你有更深一層認識的是你的柔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你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堅貞吧!你有著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身份,同時帶給我不同的感覺。而我最喜歡的是你的愛國熱情與面對逆境更加自強的意志!而這些特質(zhì)恰從你的詩詞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你那句“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睘楹巫屛腋械揭唤z憂愁,你是想到了周瑜的偉業(yè)了嗎,還是擔心當時的國家?你那句,“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與“會挽雕弓如滿玉,西北望,射天狼!弊屛也煊X你的愛國熱情與想要報國的衷心。
你的善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你的淡然――“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去任平生!蹦愕暮婪浓D―“大江東去,浪淘盡。”都讓我看到一個真實的你,獨一無二的你。因為你那與眾不同的率真天性已深深烙印在無數(shù)人心靈深處。在藝術歷史茫茫的進程中,你的豐碑鐫刻著你追尋的目標。這些亦是我所喜之處。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
書還沒看完,慢悠悠的翻著。林語堂這本書原就是用英文寫的,張振玉譯筆還算不錯,但粗糙之處也隨處可見,比如卷一第一章處:
一天,蘇東坡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這段文字殊為怪異,而后在網(wǎng)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文章,才知道原文應為:“某生平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踰此者”。
還有一處BUG連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筆,"中岳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應,已變成"南岳華山山崩"。此兩處究竟就是何處出錯,就是翻譯錯還就是原稿錯,抑或就是校對錯,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來查了。但就是"南岳華山"本身就就是個錯誤,華山好像從來不曾被稱為"南岳"過吧。
且丟開這些小破綻不說。
蘇東坡的盛名傳播了將近一千年,時人稱道,后人敬仰,一方面就是因他天縱其才,在詩,文,字,畫各個領域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立場,哲學修養(yǎng)也極其貼合中國人的理想。為這么一個完人做傳顯然不太討巧,再加上史料豐富評論一邊倒,這本傳記的"新意欠奉"也在情理中。林語堂在序言中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正因我了解他,我了解他,就是正因我喜愛他。"既然在蘇軾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觀,偏愛之心更不加掩飾。
卷二寫蘇東坡壯年經(jīng)歷,與王安石的糾葛占了好長篇幅,在"王安石變法"和"拗相公"兩節(jié),王安石就是主角,蘇東坡反而成了小配角,這兩個章節(jié)似乎游離在全書之外。林語堂貶低王安石,我看目的倒不就是為抬高蘇軾,更多就是他想表達對歷史的看法。包括對司馬光的褒揚也就是如此。歷史其實無所謂真相,政治也很難分辨清濁,好比一面鏡子,每個人照去都就是不一樣的面目。這一部分能夠跟柏楊的書比照著看,那就是兩種完全相左的意見。跟蘇軾不一樣,王安石從來都充滿爭議,歷史上就是這樣,到這天還就是這樣。
林語堂自己也就是個爭議人物,但就是他的才情倒還算公認的。這本蘇東坡傳,時不時也有沁人心脾的妙語出現(xiàn)。比如正看到卷三第16章就有這么一句:
倘若哲學有何用處,就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之類的還有很多,但就是沒了前后文,單看就少了好多味道。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
近日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中頗有感觸。蘇軾雖文章名滿天下,仕途卻歷經(jīng)艱險,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文、詞、書、畫皆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立于尖峰位置;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xiàn)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
比之于李白,他多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他的一生都在為百姓的疾苦而奔波勞累,被貶黃州時他雖是一介草民,但是仍然心系百姓,為了改變黃州丟棄女嬰的習俗更為了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孤兒院,使那些剛出生的女嬰享有了生存的權利。出任杭州太守時他不僅整頓西湖,平衡糧價,更在杭州瘟疫盛行時為了解決農(nóng)民因藥價貴而沒錢買藥的問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公立醫(yī)院。甚至在高齡謫居海南時他仍然沒忘了百姓,他教當?shù)厝俗x書寫字,耕地種田,打井采藥,為海南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之于杜甫,他又多了一些幽默和曠達,他喜歡陶淵明棄官歸隱的日子,在被貶為農(nóng)時安于田園生活,他曾寫道:吾現(xiàn)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只是因為勞而有獲,衣食能夠自給,他就心滿意足了,這就是他的'達觀思想。他還喜歡做菜,也樂于自己做菜吃,吃飯乃人生一大樂事也,這點倒是和我很像呢,從來都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會覺得吃飯是一種任務。蘇軾做的菜肴至今仍然有好多流傳下來了,最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吧,杭州樓外樓的東坡肉有幸吃過一次真的是名不虛傳呢,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經(jīng)過現(xiàn)在的廚師改良過。
個人總覺得會吃的人總是更懂得享受生活,就像蘇軾,不管朝廷怎么貶都貶不倒他,因為不管在哪里不管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他總能找到自己該做的事情總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人似鴻雁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時間總是轉瞬即逝,一切經(jīng)歷都只有一次,正因如此,所以他那么深刻而堅決的愛好人生。
讀罷全書,留給我最深刻的感觸是“塵世是唯一的天堂”人生不再,我們應該趁著人生還未消逝的時候努力讓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充實有價值!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6
論起那些古代的著名詩人,例如唐宋八大家,我都了解,在這些人中,最讓我欽佩的,就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是豪放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在被貶的時候,仍然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與友人一同出游。我欽佩他,是因為他有著無可比擬的才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了他的豪邁;同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他的深情;還有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如此有才華之人,怎能不欽佩?
我想更深地走進蘇東坡的內(nèi)心世界,于是在眾多關于蘇東坡的書籍中,我選中了這本《蘇東坡傳》。
從書中的標題,很容易能看出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跟它的作者——林語堂有關。林語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寫一位才子,就誕生了這本《蘇東坡傳》——20世紀四大人物傳記之一。
這本書寫了蘇東坡仕途坎坷、歷經(jīng)磨難的一生。蘇東坡多次被貶謫流放,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盡管多次遭遇,苦難深重,但他卻沒有抱怨和頹廢,總是那樣豁達,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
蘇東坡受盡磨難,而依然快樂達觀,能成為豪放派的代表,固然可贊,而讀罷掩卷,我卻似乎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蘇軾毫無疑問是個“狂者”。論語里有一句話“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裾,進取於善道。狷者,守節(jié)無為!弊鋈俗鰝狂者可以,但不能做一個狷者。
的確,蘇軾的才華,超過了幾乎當時的所有人,有狂傲的資本,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為狂所連累,成為他各種挫折的根源。烏臺詩案,就是一個典型的的'例子。
狂傲,說的好聽點,是恃才傲物,說的難聽點,就是自負。當年,蘇軾做官時,他好友的父親,陳希亮,作為他的上司,不停地打壓蘇軾。哪怕一篇很簡單的文章,蘇軾都要寫很多遍,因為陳希亮怎么都能找到一點漏洞。有人說,陳希亮是無中生有,他為此解釋說,是看出了蘇軾特別驕傲,怕他以后在官場上,會吃大虧,所以才打壓他,磨磨他的銳氣。想必蘇軾有些是接受了,但是我想骨子里的東西并沒改。
蘇東坡的一生是異常坎坷的,也是樂觀開朗的。他的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垂名千史!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7
蘇東坡是比較遙遠的,但并不是他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就沒有意義。蘇東坡他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學財富,他將人生的意義,對生命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寫進了他的詩里,給他的詩注入了生命,與其說現(xiàn)在我們不斷的去讀他的詩祈求獲得一些靈感,不如說我們在渴望獲得他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蘇東坡一生大起大落,21歲進京應試,所做文章得到歐陽修賞識,名動京師,少年得志。如果他趨炎附勢,如果他只是為了做官。如果他只是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他是不會被我們記住的,因反對新法,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他自請出京,他走的是瀟灑極了,可是朝廷是政治家們的.朝廷,他只是一個詩人卻不是一個政治家,他怎么會想到新法的官員對他的記恨呢!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欲致他于死地而后快,幸好有眾多好友的幫助及宋朝不殺士大夫的傳統(tǒng),他才幸免于難!即使新黨們這么對他,而他卻把那些迫害過他的名字寫在了沙灘山。讀過蘇東坡的人都知道,宋哲宗即位時,司馬光被重用,蘇東坡隨機東山再起,守舊派對于新黨的攻擊,他是看不下去的,所以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因政見不合蘇東坡又得到了守舊派的攻擊,想來蘇東坡是不怕攻擊與迫害的,因為他肚子里裝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你方唱罷我登臺,新舊大臣輪番執(zhí)政。他總被召回朝廷,又總因政見不合被貶往他鄉(xiāng),只因他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詩是蘇東坡的一部分,假如沒有詩,蘇東坡怕是經(jīng)不住這幾遭磨難的。朝堂上的不如意,并沒有讓他消沉,他開啟了人生的另一個意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倍嗝春肋~的語言!生活中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升官也比不上此時的豪邁。不如與青天共飲一杯酒吧!此時的詩成為了他與青天共飲的一個媒介!翱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贝藭r的蘇東坡只是一個孤獨抽泣的老人,即使他在堅強,他也會流淚。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東坡寶刀未老,他依舊精神抖擻,依舊有迎接風雨的勇氣,他以詩明志。
不知道是朝堂上的一連串的打擊成就了他,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成就了他,或許源于他那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他寄情于山水,經(jīng)過一連串的貶出,倒是游覽了大江南北。正如他所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此時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需吹走那些消極的思想,走進自然,去經(jīng)歷“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了!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8
大約用了六個晚上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六天總是想著蘇東坡入睡,念著蘇東坡醒來,特別充實美妙。
蘇東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經(jīng)歷了仁宗、哲宗、徽宗,目睹了背誦由盛轉衰的經(jīng)過。了解蘇東坡的生平,也為我補習了宋代的消亡史。
蘇東坡這樣的人,多少贊美的語音形容他都是徒勞的。他多才多藝,愛好廣泛,他身處任何領域都能勝任,而且他善良坦蕩,這樣的人如何不受人敬仰,正如林語堂所寫,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書中的幾處最令我難忘的地方想記錄下來,這讓我合上書本輾轉反側,仰慕得睡不著覺。
在蘇東坡任翰林學士期間,擬了月八百道圣旨,圣旨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往往引經(jīng)據(jù)典,富有例證譬喻。蘇東坡去世后,另一個人,接他的職位,對自己的文采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仆,他比蘇東坡如何?老仆回答說:“蘇東坡寫得并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林語堂好幽默,結尾時的人道主義精神真是讓人忍俊不禁,作者夸獎別人批評別人的語音都是那么耐人尋味,就像蘇軾本人一樣。如果人人說話都那么幽默該多好。幾年前讀過《林語堂傳》,林語堂不僅愛寫作,還愛研究,發(fā)明中文打字機,這點很像蘇軾。可正如林語堂自己所說,評價一個人要蓋棺定論的,蘇軾直到人生落幕之時都不曾讓人民有半點非議,林語堂在南洋大學過于貪腐,晚節(jié)不保,這點作者似乎忘記學習蘇東坡了。
在學生時代也學過一些蘇軾詩文,那些趣聞軼事也曾聽老師講過,可都感受不深,甚至于對不上號,這次讀了傳記才深刻體會到蘇軾一生大起大落,每首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不同,不能只停留在理解詩詞本身的意思上。
我也想到,老師在課堂上眉飛色舞地談論蘇軾多么偉大,學生很可能是無動于衷的。有沖擊有感受,必須要親自體會,讀他的傳記、背他的詩詞,道聽途說是左耳聽右耳冒的。學習只能主動。
以史為鏡,以人為鏡,很高興人生能有六天晚上是和宋朝的一位文學家共度的,我愿傾注更多的時間繼續(xù)了解他。這本書是借的,也成為我秉燭夜讀的原因。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9
初識蘇軾,是在宋詞中,浩瀚詞海,他的詩,是最有吸引力的。
他滿腹才學,年紀輕輕就得到皇帝和文學大家歐陽修等人的賞識,可見他是幾千年難出的大才子?稍谒脑娭校切┤A麗詞語、高人一等的傲慢并沒有出現(xiàn)。更多的則是豪放樂觀或簡約輕松。但這樣的詩詞,更能走進讀者的心里,這似乎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更高的境界。
后來,讀了《蘇東坡傳》,才了解樂觀的詩詞背后有多少生活的艱苦與憂愁,但也正是這樣的.生活,才成就了一個無法復制的“蘇東坡”。他是個天生的樂天派,被貶黃州期間,他沒有因苦難而消積,反而他人生中的大部分名篇都創(chuàng)作于那里。他把自己變成一名農(nóng)夫,過著田園瀟灑的生活,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就是他對自己最好的形容。
也許是他過人的才華,也許是他無可救藥的可愛或是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造就了他不凡的一生,流傳千古,聞名中外。我們可能沒有他與生俱來的才智,但我們可以勤奮努力,在遭遇挫折時,也可以微笑以待,用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一個美麗光明的人生。
此世唯一的蘇東坡,他不僅為我們后人留下這些美麗的詩篇,他更是每個逆境中的人的榜樣,教會我們?nèi)绾螌Υ睢?/p>
才華橫溢卻宦途崎嶇,屢遭貶謫依依樂在其中,他就是百年一遇的奇才全才—蘇軾。
由于政見不合、小人弄權,蘇軾歷經(jīng)大起大落,他卻保持一份瀟灑傲然,面對人生苦難與世道滄桑,順境與逆境的轉換,出世與入世的變更,蘇東坡不因貶謫而消沉感傷,舉杯笑看平湖秋月,看潮起潮落,花開花謝,不怨不憤不恨,超然于物外的豁達與包容,徐徐前行,以赤子之心看淡人間事、世間人。
劉辰翁在其著作中寫道:“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蘇軾徹底改變世人覺得詞難登大雅之堂的束縛,一反詞句艷情膩語的風格,他的詞大氣磅礴,語言樸素精練、兼有豪放與婉約派雙重特點,自成一派。東坡先生還是一位美食先驅者!皷|坡肉”、“東坡餅”等美食無一不出自他手。
在被貶嶺南期間迷上了荔枝,著有“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名句。在海南上更發(fā)現(xiàn)了“生蠔”這一美味,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名曰《食蠔》,提及“恐北方君子聞之”令人忍俊不禁。
歷史上罕見詩、書、畫、文全才的蘇東坡在這人世間樂得逍遙,輕松自在,不沉溺于苦痛,瀟灑一生。暢快淋漓!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0
上學時一曲“大江東去”讓我對蘇軾初生敬慕,心想:能詠出如此豪邁的句子的人一定也是個不凡之人。后來教高中,因為課本里有許多蘇軾的詞文,而且那兩年的新概念作文里引用蘇軾經(jīng)歷和描寫蘇軾的句子熾手可熱,我對蘇軾其人更是好奇,于是當時就搜集了不少有關蘇軾的軼事。了解到他不僅文章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更開創(chuàng)以詩為詞的詞作新局面,并且自身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書法造詣與黃庭堅并稱,畫竹可與文與可媲美,枯木怪石更是一絕;通曉音律,棋藝精絕;廚藝精湛,略通岐黃........簡直是個曠世奇才!更讓我敬佩的是他才高八斗,雄才大略,卻一生仕途多坎坷,幾經(jīng)貶謫,歷經(jīng)磨難,然而在他的詞文里面體現(xiàn)出來的卻始終是樂觀與曠達的情懷。
這次終于讀到了《蘇軾傳》,這是一本嚴格按照編年體的形式來寫的一本人物傳記,講蘇軾的一生寫的詳實而生動。讀過此書,對于這個歷史時空里的偶像,更多了些了解,也更多了些崇敬,當然也多了些唏噓。
蘇軾考中進士那年,在入榜的388名學子中名列第二,而他卻因文章早已名動京師。很快他便做了鳳翔推官,三年期滿,英宗有意擢拔他為翰林,卻被宰相韓琦勸阻,認為年輕人應多一些歷練。不過英宗早就把他視為宰相人選了?上У氖呛髞硗醢彩兎ǎ贻p的蘇軾對新法認識不足,又不肯隱忍,只得請求外任。
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三起兩落,正當壯年大有為之時卻被陷害,“烏臺詩案”讓他身心俱創(chuàng),事后被貶到黃州達五年之久。可就是在那段最潦倒的時間里,蘇軾仍是交游滿天下。也是在那段日子里,他寫出了著名的.《赤壁賦》《后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蘇軾的第二次遭貶是在晚年,敵人故伎重演,蘇軾再次被陷害。這次貶得更遠更徹底,幾近流放,安置地在當時的蠻荒之地嶺南。而且這次蘇軾再沒能回來?墒羌幢闳绱,蘇軾仍是樂觀的參禪悟道,同時又積極地關心著百姓的生活。
蘇軾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歷經(jīng)艱險仍不忘初心。儒家的匡時濟世思想與道家的齊物論還有佛家的超然出世的精神巧妙地在他的心中交匯。
讀完《蘇軾傳》不禁佩服他的始終樂觀,更贊賞他的純真與直率,雖說他把這一點叫做“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可我認為沒有這滿肚子的不合時宜也就沒有了大文豪蘇軾,就沒有人人敬仰的蘇學士,就沒有曠世奇才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1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shù)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后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著風景寫詩,寫完之后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xiàn)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里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jīng)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沖動、做事不經(jīng)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吨袊四銥槭裁床簧鷼狻防锩嬲f過:
“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
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xù)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盡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里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后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為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我會非常珍惜!
【《蘇東坡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1-27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1-11
讀書筆記蘇東坡傳通用10-07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13篇)06-12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13篇05-24
蘇東坡傳讀后感03-07
《蘇東坡傳》讀后感03-07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01-13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03-27